学营销学有什么好处,零基础快速入门营销教程
《营销案例50讲》已经破500万播放了,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与厚爱,做这个节目的初衷,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服务能力有限,能服务的客户数量就那么几个,但是每天的咨询量非常大,所以我们每天不得不委婉拒绝掉很多客户,没有帮到所有客户,我们真的很抱歉。于是我们想,那能不能把我们经常用到的营销知识结合案例分享给大家呢?这样,我们服务不了的客户,可以免费让他们听我们的课程,这样也可以把我们会的方式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,于是有了现在你正在听的这个节目。
虽然收获了一点点赞许,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,咨询我们的人更多了!
一个月的时间,想要咨询的朋友把我的两个微信都加满了,加起来有一万多人,我和我的助理每天都会收到几十条的咨询,比如
"猴哥,我是做餐饮的,该怎么营销啊"
"猴哥,我们客户回头率很低,该怎么办?"
"猴哥,我是做化妆品的,能请您给策划策划吗?"
咨询过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,我的回答一般都是:
因为咨询的人数特别多,很难照顾到每个朋友,我接下来会分享更多方法到喜马拉雅上,鼓励您去听线上的内容。
其实每次这样回复完,我内心都会有很强的愧疚感,因为我觉得我没有真正的帮到他!
也有朋友跟我说,你多招点人不就行了嘛?
没错,多招人看似能解决表面的问题,但他解决不了问题的本质。
因为咨询行业的边际成本非常高!
就是我每增加一个客户,我就需要增加对应的人力成本,真正的服务好一个客户,至少需要2~3个人,服务10000个客户,就意味着我需要一个2~3万人的团队,客户越多,人力成本就越高,对应的培训成本也就越高,那我为什么不把培训这2~3万人的团队的时间,变成给2~3万甚至更多的客户培训呢?
就像我做一个产品,我用20个人开发出一个互联网产品,给1万个人用,和给1000万人用,人力成本变动其实并不大。
再比如生产一个化妆品,用的人越多,化妆品的单个工业生产成本会越低,原材料采购成本也会越低,人力成本变动其实也并不大;
这些现象可以简单理解为:做服务的边际成本很高,做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。
所以,做服务的行业,往往是以高客单价赚钱,也就是卖得越贵越赚钱,比如咨询或者营销行业,一单少则几万到几十万,多则一单几百上千万;
而做产品的行业往往以数量赚钱,也就是卖得越多越赚钱,比如化妆品,比如互联网应用,用的人越多越好!越多就越赚钱。
你可能还会想一个问题,那能不能在卖的更多和卖的更贵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呢?
当然可以,那就又涉及到另一个关键词,叫标准化!
比如餐饮行业。其实餐饮行业是一个特别辛苦的行业,做的也是服务!我相信做餐饮的朋友可能最有感触,就是做餐饮太累了!赚的都是辛苦钱!卖的太贵了没客人,卖的便宜就不赚钱!
这种情况就可以用过标准化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,我们去看那些真正赚钱的餐饮,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,他们从后端供应链,到后厨,再到前台,所有的流程都极其的标准,所有产品的口味都一模一样,从你点餐到吃到嘴里的时间也特别短,效率很高。餐饮行业的本质,其实是把标准化三个字渗透到整个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里面。当然了,也有朋友可能知道,这些大的餐饮公司,背后是靠房地产赚钱的,这个是商业模式的话题,今天就不在这里展开了。
说了这么多,跟学营销有什么关系呢?
怎么样才能把学营销这件事变的效率更高或者更容易呢?
我目前想到的办法就是标准化!
把方法标准化!比如,我正在筹备的新课程当中,我把每节课的内容都做成了一个操作清单,就像一个说明书一样,只需要照着步骤一步一步做就行了。如果你有每天列出做事清单的习惯,你就会发现,把每天做的事情提前列出来,一个一个解决,就会特别清晰!也简单多了。
营销其实也一样!
营销操作清单就是把学习营销变得标准化。
在新的课程中,我准备出70个操作清单,从如何起一个好的名字,到怎么定价,怎么做促销搞活动,怎么吸引更多的客户,整个流程都做成营销操作清单!
那光有清单就够了吗?还是不够!
因为以我的经验来看,学习营销分为三个阶段:
第一个阶段是兴趣。可以通过看案例,听故事,对营销有基本的兴趣,并且觉得还不错,《营销案例50讲》仅仅是完成了第一个阶段;
第二个阶段是熟悉,就是把营销的每一步操作流程熟悉了,也就是我新课程中的营销操作清单!让你清晰的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。